雨中少林,雾中龙门

一部《少林寺》电影让少林寺家喻户晓,一位释永信让少林寺成为旅游热点。

2月2号,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到达河南的郑州,这里不得不说第一印象的郑州秩序很乱,在二七广场(郑州的市中心)附近,人跟车抢道,车和车抢路。好像人跟车都没有遵循红绿灯的习惯。我们抬头找了一下红灯,也没看到十字路口有醒目的红绿灯。于是我们也跟着人群和车抢道,躲躲让让地过了马路。

3号,我们从郑州坐汽车去了登封。之所以去登封食因为登封有个旅游热点–少林寺。一月的北京整个地笼罩在雾霾中不能呼吸,我们来到了河南同样也被雾追寻。到达少林时,依然是大雾弥漫,送我们的司机说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但我们觉得也别是一番风光。整个少室山沉浸在雾中若隐若现,好像隐藏着若干个怪兽。我好久都没经历过小时候那种干净的、乳白色的雾了。那时的雾就像凝固的牛奶,香醇美味,每次从雾中走过,除了头发和脸颊喝得饱足外,就连肺也被洗得干干净净。那时的我们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的雾居然时霾的帮凶吧。

少林寺坐落在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得以此名。由于坐落在山下,又远离重工业区,所以这里的雾相对于北京的雾霾要干净得多,当然不可能像我们小时候的雾那么纯洁,但也可以勉为其难地受用一番了。

进入少林寺,我们首先观看少林武术表演,接着就去了《少林寺》电影拍摄的寺院(北院),然后去了南院看了十八罗汉,最后去了塔林。就在返回的途中遭遇了中雨。雨点淅淅沥沥地下,风飘飘洒洒地吹散着雾。整个天空被雨和雾装饰得灰蒙、沉重。

少林寺的门票是100元,我和阿哈都觉得有些多。觉得多是因为所花的钱与所看到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价值不成正比,比如说少林武术表演,整个过程像在耍杂技的,过程中还不乏商业元素——兜售武术光盘。阿哈总结少林游玩的心得是:看个武术表演是骗人的,看个塔林还是埋死人的。

一个旅游景点的价值如果非要用金钱来衡量的话,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在于:当你走出景点后感觉所花的钱值不值得?就像购物买东西时,是不是物有所值?我觉得像少林寺、龙门石窟、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这样有着历史底蕴、古代人建造的地方不应该收取门票费,同样像黄山、华山、桂林山水这样自然地质风貌的景区也不应该收费。道理很简单,历史古迹是古人而建,政府没花成本当然也就没理由收费,自然景区更是不应该收费,这是上帝赐予每个人的礼物,如果要收费也是造物主,而非政府吧。也许你说,维修管理费之类的不也要钱么?

是的,要钱!可是,你去旅游了,车费、饭费、住宿费无形中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收入。另外,政府享受了那么多权利,也应该尽这点绵薄之力吧。如果政府要收费的话,像鸟巢、水立方这些现代政府建的东西可以收取门票。

但现实似乎总是与我的想法背道而驰。

闲言少说。游玩了少林,4号我们来到了古都洛阳。对郑州杂乱无章的印象直接增加了对洛阳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的城市印象分数。这种感觉就像,在你见完一个丑陋无比、糟蹋成性的人后见了一个稍微有些姿色的人那种强烈对比的落差后,对后者就觉得时貌若天仙、倾城倾国了。我们是下了高铁出了龙门车站直奔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门票120元,比少林寺还贵了20块。但是,在我们检票进入景区后对整个景区的范围和构造总体上觉得可能会物有所值,等到我们看完潜溪寺和宾阳中洞后就觉得物有所值、价廉物美了。看吧,其实,所有的游客或者是买家还是很厚道的,只要物品稍微有些价值,我们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龙门石窟的重中之重是奉先寺里的庐舍那像,庐舍那慈祥的表情,和像被风吹动的袈裟泛出层层的波纹以及周围的神像形态的各异。都让我们感叹古人的精湛的技艺、笃信的追求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古代的中国,无论时重刑法的秦朝还是重礼节的唐朝,都有让世界震惊的资本。但一味追求速度和发展的今天创造出来的多数都是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如果把复制品做的精妙绝伦也还不错,我们是做复制品也做的一塌糊涂,难怪我们素有制假国家的称号。

对了,4号这天还是雾气蒙蒙,飘飘渺渺。所以就用了‘雨中少林、雾中龙门’的标题。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万山千水. Bookmark the permalin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